华清池游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4-11 浏览:8228 
分享:
 

四月的西安,清早还有一些寒意,黄土高原吹来的风给停着的车辆上留下一层黄土。慕名而来,今天的目的地是去西安东南闻名遐迩的华清池,车出西安,一路上感受八百里秦川别样的景色,作为云南人,所见的山多了,当到了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就会被骊山这块特有的地形打动,骊山地势起伏缓慢,完全符合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要求。车行30公里,到达中外闻名的华清池,华清池大门是仿唐建筑,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宫”匾额。

游人如织,进入园内,一座座建筑映入眼帘,小巧典雅,奇特别致。整个华清池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在气候较干燥的中国西北地区,进入这座园林,仿佛来到了一片湿润清凉的世界,在这座精心搭造的山水园林里,宏伟的殿堂金碧辉煌,曲折的回廊,精致的船舫,各种古式建筑环湖而列,倒影在清波柳影的湖面上,犹如仙境。

外出旅游,我喜欢观看景区简介和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文字、碑文,了解其中典故。华清池历史悠久,相传西周末期周幽王就在这里修建骊宫,那时候温泉“上无尺栋、下无环墙”,沐浴可见星辰,故名“星辰汤”,秦始皇才在此“砌石起宇”,起名“骊山汤”。到唐玄宗天宝六年大兴土木,围绕四个泉眼“修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改名“华清宫”,取“温泉瑟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之意,因宫在温泉之上,又名“华清池”。

纵观整个骊山,除了天然的温泉胜境,园内亭台楼阁依山而建,林木茂密,赤窗雕栏,别具一番情趣,五间厅、桐荫轩、望河亭、飞虹桥等建筑参差座落其间,园内的中央为荷花塘,塘中有一精巧建筑,名为荷花阁,阁的西南侧就是有名的贵妃池遗址星辰汤,这是近年来在考古发掘基础上建造的仿唐建筑,“温泉水滑洗凝脂”,相传这就是杨玉环当年洗浴的地方,池边立一小亭,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小亭沐浴在金色霞光里,故取名飞霞阁,传说杨贵妃每次洗完温泉后,都要在那里观景晒发,又叫晒发台。

骊山这里自古以来就成为古人演绎神话传说的地方,据说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一位风流皇帝与最美丽的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为这座园林平添了许多浪漫和神秘,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飘摇,这些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之间仍然透出一种古代帝王的气息。

顺山路而行,来到“五间厅”,五间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面临骊山和荷花池,树木葱郁,由五个单间房相连,与飞虹桥、飞霞阁、三间厅相映成趣。看着玻璃窗,墙壁上留下的子弹孔,游客都会止步伸头观看里面的陈设,这是就当年“西安事变”的遗址之一。193610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在华清池设行辕,蒋介石下榻五间厅,在此策划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进攻红军,张杨二将军为促使蒋介石抗日救国,在此谏阻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联合红军抗日,遭蒋介石断然拒绝。19361212日凌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在五间厅院内进行了一场激战,蒋介石从五间厅后围墙越墙仓皇出走,由侍卫搀扶上山,躲到骊山半山的沟中,后来被搜山的东北军士兵发现搀扶其下山送往西安。

看完五间厅,又前往兵谏亭,骊山半山腰虎斑石后深沟,是当年兵谏时蒋介石藏身的地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46年,国民政府在骊山虎斑石前建筑一亭,名曰“正气亭”。解放后,骊山上这座亭子易名为“捉蒋亭”。1986年,在西安事变50周年时,为了改善海峡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山坡的石头上刻着不少石刻,驻足细细观看,对了解那段历史很有帮助。兵谏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人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基本主张,从此停止了国共两党十年的内战,化干戈为玉帛,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周幽王为了博得美女褒姒一笑,可以“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使国家灭亡;唐玄宗贪图享受,不理朝政,导致“安史之乱”,杨贵妃命丧马嵬坡,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近代,蒋介石到骊山华清池,引发“兵谏”……有人认为这个地方对帝王不吉利,我却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如唐代刘禹锡所说:“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

陕西,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周、秦、汉、唐等),沉淀了许多历史典故、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大家去游览、感悟。  

(作者:辅料中心  管存禄)